普明禅师牧牛图颂导师注解

 

耕云先生讲述

 

未牧第一

初调第二

受制第三

回首第四

驯服第五

无碍第六

任运第七

相忘第八

独照第九

双泯第十

 

所谓‘牧牛’,乃明心见性后之‘保任’工夫。此‘牛’亦即六祖之‘我有一物……。’为宗门‘知有’之来源。

 

或问,既已见性,斯即成佛亦,更牧牛则甚?须知‘理虽顿悟,悟乘并销;事须渐除,因次第尽。’所谓‘隐隐犹怀旧时嫌’。无始习气,何能顿尽?况曰:‘十月怀胎,三年温养’,自牧之功岂可轻忽?虽然如斯,若是过量的大人,‘知得是般事便休’,更无许多络索也。

 

未牧第一

 

狰狞头角恣咆哮

奔(原文为三个‘牛’)走溪山路转遥

一片黑云横谷口

谁知步步犯佳苗

 

导师注解

 

参禅参到‘山穷水尽疑无路’时,不可退心,须知凡事到极处,就会有个‘反’出现。不但‘物极必反’,须知理极也一样会必反,而绽现出一个‘柳暗花明又一村’来。事实上,如果不能穷溯到一切理事和生命的源头而亲证大宇宙的实相,又如何断得了惑而澈了?然而惑虽断而乏保任之功,则习染依旧,十九自陷于‘豁达空’,流于狂禅。岂不大可畏哉!是悟后起修,必不可忽。

 

初调第二

 

我有芒绳蓦鼻穿

一回奔竞痛加鞭

从来劣性难调治

犹得山童尽力牵

 

导师注解

 

牧牛之道,须‘允执厥中’,无过不及,恰到好处。急不得,急则成执,忘不得,忘则走失。总之必须坚持秒秒盯牢,步步中道,牛方易于调伏。否则一存姑息,牛乃难制矣。

 

受制第三

 

渐调渐伏息宾士

渡水穿云步步随

手把芒绳无少缓

牧童终日自忘疲

 

导师注解

 

调伏既力,牛渐上路,稍稍管带,即中规矩矣。从此但莫放纵,可保无失。

 

回首第四

 

日久功深始转头

颠狂心力渐调柔

山童未肯全相许

犹把芒绳且系留

 

导师注解

 

回首者,时时思忆来时路,迥非昔日旧行履之谓也。若不回首,如何出尘?其悟后迷者,盖缘浑忘本来,昧却初因之过耳。

 

驯服第五

 

绿杨阴下古溪边

放去收来得自然

日暮碧云芳草地

牧童归去不须牵

 

导师注解

 

此则保任功深,生处渐熟,熟处渐生,旧习渐消,性功斯显。已见变化气质之明效矣。

 

无碍第六

 

露地安眠意自如

不劳鞭策永无拘

山童稳坐青松下

一曲升平乐有余

 

导师注解

 

调伏既久,旧习殆尽,自在优游,咸契中道。从此‘发而皆中节’,不劳心力,‘自然合他古辙’,洵可庆也。

 

任运第七

 

柳岸春波夕照中

漫烟芳草绿茸茸

饥餐渴饮随时过

石上山童睡正浓

 

导师注解

 

前者‘一回入草去,蓦鼻牵将来。’而今仰首低头,举足下足,无不合道矣。初初时虑走失,而今趁亦不去,殆臻不退转者欤?

 

相忘第八

 

白牛长在白云中

人自无心牛亦同

月透白云云影白

白云明月任西东

 

导师注解

 

牛牧我?我牧牛?牛即我,我即牛。彼此相忘泯行迹,‘云在青天水在瓶’。相契既深,心心相印,因相融而相忘矣。

 

独照第九

 

牛儿无处牧童闲

一片孤云碧嶂间

拍手高歌明月下

归来犹有一重关

 

导师注解

 

无人无我亦无牛,无心无事有何求?从此不相绳头弄,自在遨游乐无愁。

 

至此真个‘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体露真常,不拘文字;心性无染,本自圆成,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’矣。

 

双泯第十

 

人牛不见杳无踪

明月光含万象空

若问其中端的意

野花芳草白丛丛

 

导师注解

 

人牛双泯,理事不存,一真法界,法界一真。此是大圆满,亦名大涅槃——真常、真乐、真我、真净。

 

唐以前宗师相承皆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逊至以后,根器日劣,信心日薄,不得不出之以门庭作略,而禅风坠矣。圆悟、大慧稍稍提振,便见人才辈出,究宜如何,大堪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