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大乘无量寿
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
(惑尽见佛第四十一)
净空法师讲述
惑尽见佛第四十一
譬如转轮圣王。有七宝狱。王子得罪。禁闭其中。层楼绮殿。宝帐金床。栏窗榻座。妙饰奇珍。饮食衣服。如转轮王。而以金锁。系其两足。诸小王子。宁乐此不。
这一品经文紧接前品而来,世尊在此举喻说明,使我们更易体会。“转轮圣王”是世间大圣人,大福德之人。世间人有福,他才会出现。福从那里来?福是修来的。世间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修善,都知道积德,这世间人就有福,所以才出现圣贤,出现圣王,此乃互为因果。中国古人常说,‘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’。一个国家出现圣贤的领导人,施政总是念念考虑老百姓的幸福。他一个人修福,全国人都享他的福报,都得好处。诸位细读历史,冷静观察,才能体会到。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,以‘十善业道’作为教化众生、治国平天下的准则。自己奉行十善业道,劝勉全国人民皆修十善业道,这是圣贤事业。
‘轮王’,佛经上讲,‘金轮王’出现世间,他所统辖的范围是一四天下。‘一四天下’是一个单位世界。从前说法是一个太阳系,以太阳系为单位。若依黄念祖老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后附‘再记’中所说,就是一个银河系,比太阳系大多了,统辖这么大的范围。‘银轮王’统辖四分之三。佛经里讲,一个单位世界四周,东、南、西、北,北面是北俱卢洲;东南西三洲有佛法,都属他统辖。‘铜轮王’统治两大洲。‘铁轮王’统治一洲。这一洲,依过去的说法,以为是一个太阳系。
今天在我们地球上,还没有出现过轮王,展开历史,自古至今没有一个帝王曾经统治过全世界。我们只有在佛经中见过,事实上,在我们世间历史上,从来没有出现过。这就说明地球上的众生修的福报还不够。
为什么称之为‘轮王’?佛说他有轮宝。轮宝有两种作用:一是它的武力。以这武器征服世界,这是他的威德。另外,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。他乘轮宝,在一天之中,从早晨到晚间,十二小时就能游遍一四天下,他所管辖的范围皆可达到。他的宝很多,以轮宝最殊胜,所以称他为‘轮王’。
此事我们过去都有怀疑,经上这样说,但从来没见过。近些年来,有人见到飞碟,飞碟是圆形的,是不是轮王到这儿来巡视?很有可能,它的速度非常快。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飞碟,我亲眼见过一次,大概是在一九五一年的时候,那时我住在石牌,就是现在的荣民医院附近。我见到的形状,像军中的信号弹,绿色的光,圆圆的,很大,停在空中不动。我非常好奇,旁边还有好多朋友,大家都看了很久,大概有四、五分钟之后,它就开始移动。刚开始移动速度很慢,愈来愈快,刹那间就不见了,才知道那不是信号弹。第二天报纸登出来,很多人看到,是个不明的飞行物体,它有能力停在空中不动,大概有四分钟到五分钟,时间相当长。走的时候速度很快,就消失了。看到时好像距离很近,根据以往报章杂志所记载的,有人甚至看到落在地面上。美国空军曾追逐过他们,确有其事,可能就是经上讲的轮宝,不一定是轮王,也许轮王派遣人来巡视。
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,这就证明外太空外星人的智慧、科技的能力,远远超过我们。我们今天做的太空梭,往来月球,其笨无比,那有人家那么自在!我们的科技跟他相比,相差太大。轮王所有一切珍宝中,以此最为殊胜,它是武器,也是交通工具。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清楚。
佛在此作个比喻,说轮王有‘七宝狱’,这牢狱是七宝造的。“王子得罪”。王子犯罪,要把他囚禁起来,关在七宝狱里。七宝狱里所有一切物质设施、享受,跟转轮王差不多。把七宝狱比喻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;把犯罪的王子比作带著疑惑心往生极乐世界的人,用这比喻他们的不自在。用金锁系其两足,就是带起脚镣手铐。脚镣手铐是黄金做的,也不自在,也不舒服。“诸小王子,宁乐此不”。狱中小王子喜不喜欢过这种生活?当然不喜欢。这是比喻疑惑心往生净土的人。
慈氏白言。
慈氏就是弥勒菩萨。
不也。世尊。彼幽絷时。心不自在。
小王子们犯了罪,被关在牢狱里。监牢狱里享受再好,心里总是不自在,因为失去自由。
但以种种方便。欲求出离。求诸近臣。终不从心。轮王欢喜。方得解脱。佛告弥勒。此诸众生。亦复如是。
他们希望早日出来,恢复自由。‘近臣’没有权力,无权开释他们。此地的‘近臣’比喻什么?‘近臣’比喻你求外面,求佛、求菩萨都不行。‘轮王’比喻什么?‘轮王’比喻自己的心。心要真正忏悔,你就出离边地了。前面世尊说过,阿弥陀佛没有这意思让你不见三宝、不得自在;完全是自己的业障,必须自己真正忏悔才能解脱。生到边地这些人,就像这比喻所说的一样。
若有堕于疑悔。希求佛智。至广大智。于自善根。不能生信。由闻佛名。起信心故。虽生彼国。于莲华中。不得出现。
他们是因有疑惑,虽疑,他们还信罪福,还深信西方净土,还能具足‘信、愿、行’三个条件,也能往生。这种人也相当难得,也非常可贵,往生净土不过耽误五百年时光而已。过了五百年,他一样见佛闻法,不退成佛,依然是非常的殊胜。
彼处华胎。犹如园苑宫殿之想。何以故。彼中清净。无诸秽恶。
他在莲华里生活的状况,就像轮王的七宝狱,忉利天、夜摩天王的宫殿一样。他所居住的环境的确是净土,跟西方极乐世界毫无差别,就跟九品往生的人生活环境完全相同。只是不见佛、不闻法,受用没什么两样。
然于五百岁中。不见三宝。不得供养奉事诸佛。远离一切殊胜善根。以此为苦。不生欣乐。
他们的苦处就在这里,这让他们感觉到非常苦。“不生欣乐”是法喜生不出来。不像九品往生的人,都能见佛闻法。理一心不乱,往生实报土,见阿弥陀佛的‘报身’;事一心不乱,生方便有余土,见阿弥陀佛的‘应身’;功夫成片,生凡圣同居土,见阿弥陀佛的‘化身’,皆能见佛闻法。唯独此处,连佛的化身也见不到,必须真正忏悔,才能见到三宝,才能见到无量寿佛。
若此众生。识其罪本。深自悔责。求离彼处。往昔世中。过失尽已。然后乃出。
这就好像“轮王欢喜,方得解脱”。‘轮王’是喻自性。即真正觉悟,知道自己错了,改过自新就见到三宝。可见西方这些菩萨不是不加持你,是自己真的有障碍。业障轻的人现在也有机会见佛,经上说,‘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’。现前能见佛,或是在定中,或是在梦中,见佛是感应。即使见佛,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,不能生欢喜心,不能著相。一生欢喜心,一执著,就堕魔境,又变成障碍。
虽然见到,想著佛在经上的教训,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’。见到了,增长自己的善根,增长自己的信心,除此之外,不可执著,也不要告诉别人,避免魔障。而且佛菩萨感应,不可能常常让你见到;常常见到,就有问题。因为佛示现瑞相让你见到,有两种原因:一是增长你的信心。初学佛的人,常常有感应,因为善根现前,增长你的信心,使你不能不信。信了之后,就没有了。你不要以为,从前我常常有瑞相,现在没有,大概功夫退了;其实不是退转。常常现相,是魔,不是佛。再要遇到的时候,一定是你功夫提升一层,是来为你作证明的,决不是无缘无故。无缘无故常见就不是好事。假如无缘无故常常见,怎么办?不理会它,就没事。你愈执著,愈欢喜,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就会常常见到。这就是你的正念被破坏,烦恼现前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都增长,决定障碍你往生。
在此,虽然说的是往生边地的众生,其实佛陀真正的用意是教诫我们,念佛求生净土之人,决定不能有丝毫疑惑。我们有疑惑,有罪障,一定要忏除。拜《梁皇忏》、《水忏》、《大悲忏》,能不能忏除罪障?应知此是形式,不一定真正忏除得了。我得罪三宝,向三宝忏悔;我得罪某人,向某人忏悔。这是真正忏悔,因为把冤结解开了。
如果我得罪很多人,在佛菩萨形像前求忏悔,那些人不知道,对你报复怨恨的心永远存在,将来还是你的障碍。必须找他来,在他面前认错,求他原谅,或改过自新,永远不犯同样的过失。得到他们的谅解,心开意解,冤结就化解,他再不会找你麻烦,再不会障碍你。所以,要有勇气,要有胆识,真正敢在大众面前、三宝面前,说出自己的过失。这是佛法讲的发露忏悔,解除外面的纠缠,解除外面的冤结。其次就是内心真正改过自新,这是从根本忏。本末兼修,这样忏除业障的力量非常大。
下面说明疑、信的利害。
即得往诣无量寿所。听闻经法。久久亦当开解欢喜。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。修诸功德。
他们忏悔之后,就能见到佛,就能闻法,也能开悟,得真正的法喜。‘开解’就是开悟。也能跟九品往生的菩萨们一样,可以每天供养一切诸佛如来,修习功德。
汝阿逸多。
凡是经上佛叫诸菩萨的名字,下面的开示都非常重要。叫名字是提醒他,也就是令我们注意。
当知疑惑。于诸菩萨为大损害。为失大利。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。
这一句经文,在本经里的确非常重要,因为这部经典是诸佛如来所称的‘难信之法’。什么人难信?菩萨难信,二乘难信。反而我们普通的六道凡夫很容易相信。为什么说这些人难相信?这些人是高级知识分子,所知障重。他们知道的太多,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,他没见过,也没听说过,乍听之下,他不能接受。十方世界没有这种事,没有这种情形,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些事,这平等法界真是奇怪。等觉菩萨跟六道众生,依信、愿、行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受同等待遇,怎能令人相信!菩萨、二乘不相信,他就不会修这法门,这样就错过一生成佛的机会。由此可知,疑惑于诸菩萨,真正造成非常大的损害。
‘圆证三不退’是最大利益。一生圆满成佛,是菩萨们念念希求的,把机会当面失掉,损失有多大!所以佛在此劝告我们,前面所讲的这些缘故,我们“应当明信”。‘明信’不是迷信,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白,我们才生起清净坚定的信心。此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,阿弥陀佛、观音、势至、诸上善人,在法会里现身为我们作证。我们在前面经文里看到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、菩萨,赞叹、劝勉我们要信受这个法门。
世尊一代时教,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,一切法会里从没有见过,那有这么殊胜。这才真正显示净土法门殊胜之处,这是“诸佛无上智慧”。这句话的意义非常深广,具体而言,就是指这部经。极乐世界就是诸佛无上智慧;信愿持名就是诸佛无上智慧;往生不退成佛就是诸佛无上智慧。我们对于这些,要是有丝毫怀疑,如果往生,也是生在边地。
慈氏白言。云何此界一类众生。虽亦修善。而不求生。
想想我们所接触的学佛同修,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,还有很多人不相信。有些人虽然相信,还是杂修。有不少道场念《无量寿经》,但是还念《法华经》,又念《金刚经》、《药师经》、《地藏经》等,一个月有好多法会。他不肯专修,就是杂修。也有人问我,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?我想可能是现实环境,法会名堂不多,来拜佛的人就不多,道场就不兴盛,信徒就少。大概是为了这些原因。
道场的兴盛,信徒多、供养多、香火盛,这是形式,对于念佛往生无关,不是好事。真正的好事,是《西方确指》觉明妙行菩萨的一段开示,非常的重要。他那段开示,跟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教诫学生,完全相同,纯粹教我们‘专修’,不能杂修。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,世间法的夹杂当然更严重,佛法的夹杂也不许可。你们看看这段经文,夹杂可以说是微乎其微。对自己善根,跟对佛的圆满智能,有一点点疑惑都堕落到边地。如果夹杂著其他大乘佛法,就根本不能往生。夹杂著世间法,更没指望。
我们将菩萨这段开示,印在佛像的背面。他这一段开示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‘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’的详细解释而已。‘净念相继’,有时候我们不好讲,讲了会得罪人;菩萨讲,不怕得罪人。我们要细心看,细心体会,不要人家怎么说,我就跟人家走。不但不能跟人家走,菩萨教我们的,若跟经典上不相应,我们也不能听,也不能跟他走。善导大师在《观经》注解里有一段开导,将来也可以印在佛像后面,确实帮助我们坚定信、愿。只要有信、愿就能往生;品位低,不怕。西方是平等世界,品位低,受用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,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这些众生也修学大乘,也断恶修善,但是他不相信净土,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
佛告慈氏。此等众生。智慧微浅。分别西方。不及天界。是以非乐。不求生彼。
佛答得很好,这些人智慧少,他们有分别、有执著,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不如忉利天,不如夜摩天,不如兜率天,不如四禅天。他们不愿求生,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。还有人说,西方极乐世界太远,欲界天、色界天很近,就在我们这世界,没离开娑婆世界。西方极乐世界太遥远,唯恐自己去不了,劝人不要修。这都是愚痴,业障很重。自己要知道,假如我们听别人一劝,心即动摇,证明自己业障跟他们差不多。
弥勒菩萨向世尊提出疑问,这个疑问直到今天,乃至于佛法灭尽之日,恐怕都永远存在。世尊极力赞叹西方世界,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,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也同声赞叹,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听了,没有动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?这些众生不仅指一般众生,甚至佛门里有修有证,有大成就的人,也没动念头求往生。佛告诉我们,总是“智慧微浅,分别西方,不及天界”。天是指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三界二十八层天。他们认为西方不如天界。学佛的人也有不少求生天的。佛门寺院中,年节拜天公,没有忘记想求生天。天公是谁?是玉皇大帝,就是忉利天主。
佛在这里告诉我们‘智慧微浅’,确实一点也没错。究竟什么是‘智慧’?难道这些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们都没有智慧?智慧是有,但是不圆、不深、不广,他没有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这些人在定中能见到,菩萨在定中也能见到天界的殊胜,天道的情况,他们很清楚。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娑婆世界,他们的能力达不到,也是听佛在经上说的而已。虽然对佛的话非常相信,但是天界之乐是事实,他亲眼看到的。因此,就把佛讲的殊胜庄严的西方世界疏忽了。不但天界,我们世间福报大、享乐的人,把念佛往生也忘了。所以,学佛多半是修福,没有真正发愿求生净土。以此类推,菩萨不求往生是非常可能的。下文是弥勒菩萨特别提醒我们。
慈氏白言。此等众生。虚妄分别。不求佛刹。何免轮回。
这个事实,知道的人不多。弥勒是等觉菩萨,他对此事看得清楚明白,也帮助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,发愿求生净土。“此等众生”就是学佛而不愿往生的人。这一类人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轮回很不容易。这是事实,如果不信,自己可以冷静想想,是非人我、贪嗔痴慢,有没有能力在这一生断得干干净净?你若有能力断妄想执著,不求往生也能出三界。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把见思烦恼断除,纵然生天,生到‘非非想天’,寿命八万大劫也是有限时光。命终怎么办?还要退转、堕落,可不是普通一界一界往下堕。
你念《楞严经》就晓得,四禅以上的天人,寿命到了之后多半堕地狱。俗话说,‘爬得高,摔得重’,他为什么堕得这么重?诽谤三宝。他自己修行,把四禅天、四空天误以为是究竟涅槃;寿命到了又要堕落,他心里就怨恨,以为‘佛菩萨骗人,经上讲的都是假的,不是真的’。这就是诽谤三宝,因此罪业堕阿鼻地狱。因为能生到这么高层次的天界,都是修行人;不是修行人,生不了那么高,所以超越轮回非常困难。要想脱离三界六道,唯一的生路,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佛言。彼等所种善根。不能离相。不求佛慧。深著世乐。人间福报。虽复修福。求人天果。得报之时。一切丰足。而未能出三界狱中。
佛再将事实真相详细告诉我们。这些人不是没有善根,没有善根就不可能听到佛法,不可能相信佛法,依照佛法修行。他确实有善根,为什么又说他善根微浅?因为他著相,“不能离相”,重视世间福报,把真实智慧疏忽了。“深著世乐”,这个世间包括人间天上,天福就更殊胜,二十八层天,愈往上去愈殊胜。所以,他虽然修福,所求的是人天果报。我们冷静的观察,佛门的同修,修天福的还不多见,修人间福报的,倒是非常普遍,尤其现在有人提倡人间佛教。人间佛教是修人间的福报,能不能得到?能得到,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。修而得不到,必是理论与方法上偏差,因此得不到。
其实,人天福报在佛门里确实很容易修。即使不在佛门,如袁了凡居士用的方法,或是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等,以修人间福报也很灵验,很容易得到,可见人间福报不难得到。往生天上,比人间就难,它的标准比人间福报高,可是总出不了三界。佛把三界比成牢狱,“三界狱中”,三界统苦。欲界,什么苦都有,都要受。色界天,虽然没有苦苦,但有坏苦、行苦,它受的苦就少。无色界天,连坏苦也没有,但是有行苦。所以,三界统苦。
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。欲相救免。邪见业王。未能舍离。常处轮回而不自在。
这就是说家亲眷属为做种种超度的佛事,有没有效?效果不显著,原因在你有执著。‘业王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灵魂。他造业,必要受报。他的知见不正,有分别、执著、妄想,怎么样超度也出不了三界。所以,超度的力量,最大只能帮助他从恶道生到忉利天。夜摩天以上,我们在经论上没有见过;只帮助他生忉利天,再往上,要靠自己的修持。
对于三界的情执,若不能认真放下,认真舍掉,就没有办法超越,这就有界限。如果超度的时候,他能一念觉悟,把娑婆世界的业缘顿舍,一念求生净土,超度也能帮助他生极乐世界。可是要记住,超度是提醒你,你忽然觉悟,信愿念佛求生西方,即得感应。如果对世间还有留恋,还舍不得、放不下,就只能帮助他从恶道到善道。
汝见愚痴之人。不种善根。但以世智聪辩。增益邪心。云何出离生死大难。
前面是说修福之人。此处讲修福不能出轮回,何况不种善根,不肯修福,就更不必说了。所以,佛非常感叹的说,你们有没有看到“愚痴之人,不种善根”。我们读这段经文,真的要回头想想自己,是不是像佛在此地所说的‘愚痴之人’。什么是善根?‘根’是能生的意思。譬如,植物有根就会发芽,就会生长,开花结果。‘善根’就是善有了根,能生长一切善法。我们有没有善根?不能说没有,虽有根,却非常脆弱。
世法三善根即‘无贪、无嗔、无痴’。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有没有贪心,有没有嗔恚?如果还有贪心和嗔恚心,表示我们的善根有问题,虽有善根但不纯,不能产生力量。所有一切罪障,皆由贪、嗔、痴三毒出生的。所以,世间一些人起心动念,恶念多,善念少,原因是他心中的三毒很深,障碍三善根。佛将此事实真相告诉我们,希望我们认真培养三善根。‘种善根’即是培养三善根,远离三途,这才是真正学佛。愚痴之人就是贪、嗔、痴三毒炽盛的人。
“但以世智聪辩,增益邪心”。‘邪心’就是邪知邪见,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。他想错、看错,且自以为正确。如果我们今天讲佛与古圣先贤的看法、想法,他们很难接受,认为自己是聪明的,自己的想法、看法才是正确的。这就是愚痴,是非颠倒。这样的心行,佛说,怎么能离开“生死大难”!‘生死’是指六道轮回。出了六道才真正了生死;在六道里,皆有生死,脱不了轮回。
复有众生。虽种善根。作大福田。取相分别。情执深重。求出轮回。终不能得。
这是另一类的,跟前面不一样。前面是不种善根,还造罪业;学佛的人心里很明白,他们决定堕三途。这一段是讲真正修福种善根的人,虽然不堕三途,但还是脱不了六道,他的果报在人天享福。人天的福不究竟,佛常讲人天福报是‘三世怨’,第一世修福,第二世享福,第三世堕落。因为享福的时候往往不肯再修福;纵然修福,修得很少。所以,福享尽之后,无始劫来的罪业又现前;罪障现前,当然堕恶道。这就告诉我们,人天福报不究竟,学佛的人绝不期望人天福报,当然更不可以求人天福报。佛门里的善知识种善根,“作大福田”。佛在经中教导菩萨‘不受福德’,意义很深。
虽然积功累德,修善修福,但是著相,“取相分别”。我想这一句也不必深讲,因为现前的社会,诸位同修都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作功德建一所大庙,出多少钱、名字都要刻在柱子上,刻在梁上,甚至还要做一个碑立在那里作纪念,让别人歌颂他的功德,这就是著相。我们也不要笑话这些著相的,这些著相的人里,有真著相,有假著相。真著相就是佛在此地讲的,不能出轮回。假著相是以此激发别人的善心,那是菩萨,目的是带起别人做好事。留个名,诱导别人也来修善,这是可以的。
佛家讲的不著相,是心不著相,不是外面形式也没有。形式可有可无,心里决定不能执著。菩萨都是利益众生,遇到许多修善著相的众生,他就示现不著相给大众看,让大众觉悟,做功德应该不著相。大众若不知道修福,他就示现处处著相,诱导别人修福,并不是心里真正执著。下文教我们正确的修学方法。
若以无相智慧。植众德本。身心清净。远离分别。求生净刹。趣佛菩提。当生佛刹。永得解脱。
‘无相’是指离相,心里不执著。不执著世间五欲六尘,一切佛法也不执著,如是心才清净,才平等。对于这难信之法,你能信,就是“无相智慧”。再能一心念佛,执持名号,就是“植种德本”。阿弥陀佛的名号称为‘万德洪名’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念这句名号,念念唤醒自己的觉性,唤醒就不迷。果然觉而不迷,你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自自然然修积无量功德;只有迷的人才不会修善。觉悟的人念念都是善心,念念都是善行。身心清净不是什么都不做,是样样都做,随缘做,而不是攀缘做。
随缘做,念念功德圆满,事事功德圆满。不分别、不执著,“远离分别”。一生只有一个愿望,一个希求,就是‘求生极乐世界,见阿弥陀佛’。只有这个愿望是真的,其他的愿望皆是邪知邪见,都不是真实的。佛在此地为我们作证明,也等于为我们授记,“当生佛刹,永得解脱”。能这样修的人,决定往生,决定见佛,一生中决定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