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行愿品讲记

(第六卷)

 

净空法师讲述

华藏图书馆

 

第十五面第二行,有几句话我们念一念:‘导念佛人归于净土,归唯心之净土也;华严善财、华藏海众,悉是登地大土,普贤尚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我何人斯,宁不愧煞。’这几句话是大师勉励我们。他既然勉励我们,我们就能够想像得到,谛闲法师必定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。正如同过去智者大师一样,虽然是一生弘杨法华经,天台是以法华为主,他是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他的归宿,后代子孙也都是这样地效法前贤。

 

下面一章呢,‘论用’,‘用是力用’,力是力量,是能力;用是作用。‘亦名功德’,功是功夫,你既然下了功夫了,你一定有收获;德就是你得到了,你的收获。因此,功德与福德不一样;福德,我们自己有福,可以供养别人,可以给别人去享受,功德不行,功德不能转让的,为什么呢?功德是定、是慧,我的清净心没有办法送给你,我的智慧没有法子送给你,所以功德是要自己修的。福德,的确别人可以代修,我们可以享别人的福,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功德,功德与福德,意思一定要很明了。

 

‘如来以权实二智,鉴机施教为功能。’佛对于一切众生所保祐的、所加持的,就是这个,他以什么来加持我们呢?是以教学,以教化。佛用什么来教学呢?佛用智慧,用他自己的智慧,权实都是真正的智慧。‘此经以拔众生苦,与诸佛乐为德用’,我们学这一部经有什么好处?确确实实能离苦得乐,能离究竟苦,究竟就是生死轮回之苦,得究竟乐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得如来果地上之乐,这一桩事情尤其是不能够疏忽。所以有一些人他不明了,我要想成佛,何必要到西方?别的佛,别的世界,还不是一样!所以有一些人发愿生东方净土,到药师如来那里去,还有人想更近一点,弥勒净土距离我们最近,他在娑婆世界里面,欲界第四天兜率内院,好不好呢?也算不错,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差得太远太远了,不能比。

 

西方世界的殊胜,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;我们今天能去,说个老实话,只能生凡圣同居土,只有这个本事。方便土、实报土,没本事啊!方便土要得事一心不乱,要断见思烦恼;经典里面讲的三界,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一品思惑,统统断尽,这才能生方便有余土,我们实实在在没有这个能力,没这个本事。实报土要分破无明,更没分了。我们今天有能力、有把握往生的,就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确定能生。那么你要想生东方净土,或者生弥勒净土,给诸位说,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资格,那两个净土去不成,为什么呢?经里面讲得很清楚,弥勒净土要修唯心识定,这个定修成了,才有资格去。

 

唯心识定相当于事一心不乱,他水准高啊!高水准的啊!不像弥陀净土,他很低的分数就可以去了,我们都有把握。譬如说你去考试,考个十分二十分,有把握,他都取;那个弥勒净土一定要八十分才取,你考不到这个分数,去不了,那个地方很严格,去不了。而且去到那个地方,受用、待遇,都比不上西方。西方净土,那怕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,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各各都圆证三不退,这一句话可不能轻视,不能轻易看过,圆证三不退是什么人啊!不得了啊!三不退,第一个是位不退;第二个是行不退,第三个是念不退。通常讲,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,初果,才享位不退;就是刚才讲,见思烦恼,三界之内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,才是位不退。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了,等于阿罗汉了,才行不退。要到初住菩萨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才是念不退。那个初住菩萨,的确已经证三不退了,初证,没有说圆证,没有圆。

 

所以圆证三不退是什么人呢?给诸位说,最低限度是法云地的菩萨,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才能称之为圆证三不退,这个真不可思议,真正叫难信之法。那有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他的享受待遇跟等觉菩萨一样,你到那去找去?你找不到啊!所以这个处所,查遍大藏经,看看十方任何诸佛世界,没有的。这样殊胜的地方你不去,你要跑到别的地方去,愚痴啊!没有福报啊!真正没有福报。经上真是讲得清清楚楚,往往人看疏忽了,没有注意那个圆证两个字。所以西方净土中,弥陀经讲难信之法,真难!你要是相信了,那你有福,你的福报太大了,你相信,你就能得享受。一往生,虽然自己不是等觉菩萨,可是你的享受,你的待遇,你的福报,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,这个是不可思议的。

 

所以西方净土,十方诸佛赞叹,既然赞叹,当然就弘扬,所以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弘扬的一个法门。我们能够真正相信了,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这个才真正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弘法利生的本愿。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希望什么?就是希望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你不肯去,再教给你其他的法门,那是不得已的。真正的本愿,就是教我们发愿求生西方;那么我们从华严经上来看呢,不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愿,而且是毗卢遮那如来的本愿,这更不可思议了。这是我们应当要深入去研究、去体会,才不辜负我们这一生。

 

那么诸位把经本翻过来,十六面第一行,有一首偈子说‘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,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’这一首偈是华严经上的,经上的偈子,说明十大愿王灭罪的功德,就是灭罪的作用,是‘拔地狱苦之力用也’,因为地狱最苦,业障最重。为什么会造罪业呢?是由于迷惑颠倒,没有智慧,所以才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所造极恶五无间的罪业,这个罪太重了,如何能够消除呢?一定要诵此普贤大愿王。诵,这是第一个字,后面还有,还有许多,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。绝对你不可以依文解义,佛叫我念,那我就念好了。念念,罪已经灭掉了,没有这回事情。

 

所以经里面常讲闻法,闻了后面什么?闻后有解、有行、有证,后面还有一大堆哩!这个才是开端,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。诵是读诵,读诵要解义;解义的时候,要生信心,要发愿,要依教修行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五无间罪才有灭啊!所以这整个过程当中,用一个字来代表,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效果是什么呢?一念,一念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,五无间罪才能消灭。如果还是妄念还存在的话,那个罪还没有灭掉;经文上面讲得很清楚,你可不要误会了,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,大概只要念一句就行了,罪就灭掉了,那你是望文解义,就跟外国人翻二足尊了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 

诵此普贤大愿王,是讲修行,依这个方法来修行。一念是效果,一念是念到了一心不乱,到一心呢,那什么罪都消掉了,这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二念,罪就生起;一念,罪就消灭。刚才给诸位那个表上,一念三千,有一个字是印颠倒了,十个条目之下,地狱是嗔恚心,贪爱是恶鬼,贪是属于恶鬼,嗔恚是属于地狱,嗔心是地狱。这一段后面还有一行半也很重要,我们把它念一念,在十六面第六行,‘此善男子,善得人身,所获福德,如偈云。’要紧的就是底下这首偈子,这是经文,‘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,诸魔外道不能摧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速诣菩提大树王,坐已降伏诸魔众,成等正觉转法轮,普利一切诸含识。’到这个地方。那么这个两首偈是说明成佛度众生的大用。菩萨的示现,身分不一定,他也是随一切众生的机缘。但是成佛的身分一定是非常尊贵。

 

所以我们看经典里,凡是菩萨示现成佛,一定都是太子的身分,都生在帝王之家,这个要教化众生,大家才能够相信。你成佛教化众生,绝不是为名闻利养,绝不是为五欲六尘。为什么呢?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他统统具足,他能够舍弃,他能够放下,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,修行、成佛,比世间帝王还要尊贵,还要殊胜。因为富贵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,那么佛要教你放下。这是前面跟诸位讲了,辨别利害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不是真正的利;眼前看到好像是利益,其实是大害,为什么呢?增长我们的烦恼,增长无明,增长邪见。换一句话说,对于这些东西贪恋,生生世世永远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害太大了,利益太少了。所以佛对这个事情看得很明白,也叫我们看破,也教我们放下,这样才能在一切法里面,得真实殊胜的功德利益。佛作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,这首偈就说得很明白。那么下面呢,我们就不必说了,经题的大意就介绍到此地,向下,我们要看经文了。

 

请看第十七页的经文,‘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,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,善男子,如来功德,假使十方一切诸佛,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,相续演说,不可穷尽。若欲成就此功德门,应修十种广大行愿。’这一段经文后面有详细的注解,凡是注上有的,我都不说,你们诸位自己去看,注子里面有很重要的,我会特别提醒诸位。尔时,就是这个时候,什么时候呢?因为这个经是大经里面的一部分,一章,所以尔时是指前面。这是四十卷里头,第四十卷,那么尔时是指前面一卷,就第三十九卷后半部,只有半卷的经文,普贤菩萨在赞叹如来的功德。

 

那个赞叹的,完全是偈颂,很长的偈颂,一共占了半卷的经文;说完了的时候,尔时,是指这个。那么在赞叹诸佛这个偈颂最后有两首,这两首我在此地可以念一念,就是末后他赞叹完了的时候,作了一个总结。普贤菩萨说,‘刹尘心念可数知’,实际上没办法计算,这是此喻。刹是极短,极短的时间,刹那。尘是极小,微尘,极小,那真是无量无边的数字,可以能够数知,能够数得清,可以能够知道,这是此喻。‘大海中水可饮尽’,海洋多大,那些水可以喝得尽,可以把它喝完,这个都是不可思议境界。‘虚空可量风可系’,太虚空我们可以拿个尺去量,到底多大,可以量。风,我们可以把它系住,不让它跑掉,这都是比喻。

 

这事我都能办得到,要是把佛的功德说尽,我办不到,‘无能说尽佛功德’,用这些来形容佛功德之广大,说不尽,那么这是第一首。未后这一首,‘若有闻斯功德海’,假如有人,你听到普贤菩萨赞叹诸佛的功德,‘能生欢喜信解心’,听了之后,你心里面生欢喜,能相信,能够理解。‘如所称扬悉当获’,你自己也能够得到像普贤菩萨称赞诸佛那个功德,你都可以能得到。末后是劝勉我们,也是警惕我们,‘慎勿于此怀疑念’,你要慎重,不可以对普贤菩萨所讲的任何一句话,起了怀疑的心。你如果要怀疑,起了一念,那这些功德你是当面错过了。尔时,就是指这个时候。所以此地这个偈,普贤菩萨摩诃萨,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就是殊胜的功德,称扬完了的时候,这是总结前面第三十九卷经文。

 

告诸菩萨,诸菩萨就是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普遍地告诉他们。及善财言,善财在这一品里面,他是一个主要的人物,他给我们做一个修行的榜样,就是做出一个示范给我们看,佛法应该怎么个修法。善财是谁呢?在此地我要告诉诸位,凡是发心修普贤法门的人,都叫做善财,普贤法门是修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那么换一句话说,凡是死心塌地修念佛法门的人,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都叫做善财。善财是个通称,不是某一个人的专称,是指专修西方净土的人,就可以称之为善财。善是讲善根,财是讲福德;弥陀经里面说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。换一句话说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多善根、多福德,所以善财是表这个意思,表多善根、多福德。

 

什么叫善根?什么叫做福德?以华严经来讲,善根是信、解,我信得过,我明白;这个事与理,我通达,我明了,这个叫善根。什么叫福德呢?福德是行,我能够依教奉行;行证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果。行证是福德,信解是善根。华严经上,清凉大师的四分,信、解、行、证,你具足这四个条件了,那你就是善财。所以善财也表福慧双修,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福慧双修,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那是慧呀!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绝对不为外面境界所动,不为其他法门所诱惑,这是定,不为外面境界所动,不为其他法门所诱惑。

 

譬如禅、密,或者是别的法门,教、律,这些法门,你不被它所诱惑,如如不动,这是定。所以一句阿弥陀佛,福慧双修,定慧等学,真正不可思议。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无上正等正觉,不用第二个方法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,真正不可思议。那么这一卷经,在清凉大师整个科判里面,题目叫正示普因,所以我们在经本上,华严经重示普因章,这是用清凉科判的名称。那么一般题目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,别行一章。我们用他科判的名称,因为我们这个本子里面一共是两章,一章是观自在章,这是这一卷的题目。重示普因的意思,前面已经说了,现在再说,可见得普贤菩萨慈悲到了极处。这个里面最重要的,为我们开示,也是详细说明能证普贤行愿,能证的,能证的是普贤行愿,我们一定要重视普贤行愿,一定要修学普贤行愿。

 

目标是叫我们入不思议解脱境界,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西方世界的四种净土,这个明白了吗?为什么西方四种净土不可思议呢?刚才讲了,凡圣同居土,下品下生,就圆证三不退,这个不可思议呀!不但我们没有法子,即使连那些大菩萨们都搞不清楚,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。所以这种境界,经上也说,唯佛与佛方能究竟,等觉菩萨还不十分透彻地了解,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。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西方的四种净土,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,他方世界凡圣同居土,决定不是方便有余土。像我们这个世界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释迦牟尼佛的世界,我们凡圣同居土里头,决定跟方便有余土不相同,不会混在一起的。西方世界有四土,四土混合在一起,这个不可思议。

 

好像我们念书一样,你们在学校念书,大学绝对不是中学,中学决定不是小学,它都分开的。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,大学、中学、小学、幼稚园,在一个讲堂上课,这个不可思议,所以他的待遇平等。幼稚园学生的时候,跟大学生坐在一排,坐在一个座位上,这个情形别的地方找不到,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家,只有它一个,好处太多了。小学生不懂的,随便隔壁碰一碰老大哥,他就会教了,真方便啊!所以它很特别,你要晓得华严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,实实在在就是指西方净土,那么这样才真正能成就殊胜不可思议的功德。换一句话说,如果不依普贤行愿来修行,纵然修上无量无边阿僧祇劫,也不能成就,这是真的。不能成就是,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 

这也是我昨天跟诸位所说明的四教的佛,藏教、通教、别教,可以在他方世界修成。如果要想成圆教的佛,非到西方世界不可,就是这个道理。那么到他方世界修行,要修成个藏教、通教、别教,时间很长,也要吃很多苦头,才能达到这个目标。为什么不到西方世界走近路;到西方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时间短,不吃苦头,得大自在。因为你在他方世界,你见到的佛有限;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每一天所亲近诸佛如来,没有限量的。所以说,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到十方诸佛世界;见阿弥陀佛,等于见十方诸佛如来,这个不可思议,所以特别赞叹在此地。普贤菩萨特别劝勉华藏世界这一些诸大菩萨、法身大士,而且劝勉的言词,也非常地恳切。如来功德,前面已经赞叹了很多,赞叹不尽;不但普贤菩萨说我赞叹不尽,假使十方一切诸佛,一切诸佛共同来赞叹,赞叹多久呢?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,这个时间太长太长了,数字太大了,这个注解上有,诸位去看什么叫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,我在此地就不再啰嗦了。

 

相续演说,这是继续不断地在那里说,在那里赞叹,不可穷尽,赞叹不尽。在这个地方特别要提醒诸位一句的,如来功德,如来是谁呢?是自己,就是自己本性的功德,不是别人。如果赞叹别的佛,毗卢遮那如来,赞叹他与我不相干,那我们修学毕竟是隔了一层。与我们息息相关,就是赞叹自己一念三千的功德,自性的功德,赞叹不尽,十方诸佛没有办法赞叹。那我们讲学佛,恢复我们的自性,将我们自性,自性功德显露出来,学佛就是学这个而已。首先把这个目标,殊胜的功德说出来了,是自己的,不是别人的。我们想不想恢复呢?很想。若欲成就此功德门,你很想成就;你要想成就,那你就应该要修学十种广大行愿。希求、欲望,这是愿;认真去做,这是行。十代表圆满的意思,念念都圆满,这个才叫做十。普贤菩萨他本人就是这样修学法的,所以他把他亲身体验到的殊胜的行门,传授给我们;我们如果要想成就如来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,那你就应当效法普贤菩萨,跟普贤菩萨学,他怎么修,我们也怎么修,那你就决定成就。

 

再翻开,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。注解,诸位自己去看,注得好,注得很重要。‘何等为十,一者礼敬诸佛。二者称赞如来。三者广修供养。四者忏悔业障。五者随喜功德。六者请转法轮。七者请佛住世。八者常随佛学。九者恒顺众生。十者普皆回向。’这个第一句,这是普贤菩萨征示,那十种呢?何等为十?就是那十种呢?菩萨自己先把这个十种说出来,名目说出来了。说出来之后,善财童子听到了,对于这十种,境界、行法,他还不晓得,所以他一定要问。‘善财白言。大圣。’白是下对上敬词;上对下,这是用告,我告诉你,这是上对下的口吻,陈白是下对上的尊敬的称词。大圣,这是称普贤菩萨,普贤是等觉菩萨,在华严经里面,他的地位是等觉菩萨;地上菩萨称为圣,大圣是称等觉。

 

‘云何礼敬,乃至回向。’从礼敬一直到普皆回向,这是怎么个修学法,请他详细地说明。‘普贤菩萨告善财言。’你看看这个用字,这个地方我们都要注意,为什么呢?这修普贤行,普贤行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,所以首先要知道修敬。意敬,言词也敬,身口意三业恭敬,你才能够真正得到东西。因为敬是性德。是修我们自己的性德。说老实话,对人没有关系,难道普贤菩萨一定要人对他恭敬,如果他有这种分别、执著,他是凡夫,他就不能称为大圣了。所以这个敬,是修自己的性德,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,绝对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勉强叫学生对他恭敬,没有这个道理。你自己不能修敬,你的性德没有办法开显,道理在此地。

 

好,我们修敬,这修敬怎么个修法呢?我们敬也要有个对象。好,我们拿父母,拿老师,拿佛菩萨,拿别人,来作个对象,使我们性德能够显现出来,是这么个意思。不但出世间法,成佛从这个地方做起,世间法的修学也是从这个地方做起。所以诸位要打开礼记,你就明了了,礼记是儒家的,礼记在教学上也是礼敬放在第一个项目。那么在此地,我们先讲讲这个礼,礼敬,我们先说礼。

 

在礼记,郑康成的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;礼者,体也,体是本体,换一句话说,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,做人的根本。那么又当作履也,履是什么?鞋子,你走路要穿鞋子,这个比喻非常地恰当,这是真正说根本,统之于心,一体。郑康成是汉朝的大儒,他那个时候,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,可能也接触到一点佛法。因为郑康成比安世高早一点,安世高到中国来的时候,好像郑康成过世大概十几二十年的样子,所以差不多他是在三国之前。他死了之后大概二、三十年之间;三十年,他死了以后三十年,三国那些人物出生,曹操那些人都那个时候出世的。比郑康成;出生的时候,距离他们死的时候大概三十多年,是在那个时代,这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。那么他的说法,与佛经里面讲法非常接近,所以礼之体是心,真心。见而行之,悦之。以真心待人接物,这个叫礼,所以礼的本体是真心,儒家讲诚意、正心,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,这个就叫做礼。

 

所以礼有体有用,就是礼之作用是待人接物,用至诚心待人接物,这个叫礼,因此他要从敬开始,要从敬做起。在礼经,中国礼经通常指三礼,周礼、仪礼、礼记;而礼记,实在讲它是周礼跟仪礼的注解,发明礼的意义,所以它是一本杂记一样的,杂志一样的性质。那么我们初学对这本书应当要重视。礼记里面说,道德仁义礼,这五样东西是一桩事情,但是有高下层次不相同。失道而后有德;德再没有了,这就行仁;仁要没有了,就讲义;义没有了,这才讲礼;礼要没有了,就天下大乱了。现在我们不讲礼了,所以称为乱世,乱世,人不讲礼。

 

我们学佛的同修,最低限度,我们讲对社会有贡献;要报佛之恩,我们回向偈,上报四重恩,这个四重恩是国家的恩、父母的恩,佛是老师,师长的恩,佛是我们的老师之一,父母、师长、国家,以及众生,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。你要想真正讲到报恩,必须要从自己本身,从礼敬做起,这是真正的报恩。别人不守礼,我要守礼,我起一个带头的作用,从我本身做起,影响我附近的人,希望呢,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,人人都讲礼,人人都重礼节,这个社会才能祥和。我们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去走走发现最不讲礼的是中国人,而中国人号称礼义之邦;那是过去的中国人,过去的中国人讲礼,现在这一代的中国人不讲礼,对不起我们祖先,有愧于炎黄子孙。

 

我们在美国无论走在什么地方,只要见到那些外国人,他都很笑嘻嘻给你点头,打个招呼,这根本就不认识,他在态度度上非常地亲切,这我们看看人家有礼,人家守法。美国人老实、守法;中国人头脑灵,花样多,美国人没有,美国人呆呆板板像机器一样。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这个社会,在美国弘扬净土最好,为什么呢?不要去用多想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嘛!所以我发现净土没有人在美国弘扬,如果在美国弘扬,将来一定前途非常广,他能接受,而且很乐意接受。你要给他讲研究这些教理,他恐怕不大愿意接受,为什么?他不愿意用脑筋,换一句话就是,美国人不愿意分别;他很执著,执著他守法,只要指一条路,他就老老实实在这条路上走,他不会换一条路的。这个社会有它的好处,有它很多的优点。他人与人,他不会动脑筋,不会去伤害别人。

 

所以美国的法律尊重人权,任何法律都要老百姓同意,老百姓不同意,这个法律不能通过,这跟我们中国不一样,所以真正是老百姓的意思为第一,这礼重要。在我们古代,三皇的时候行道,五帝的时候就行德,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。三王的时候,像周文王、周武王,这三王的时候,行仁。到五霸的时代,春秋战国的时代,行义。义以后这是讲礼,礼是礼上往来,前面三种只有往没有来,义是义务,义务就不能讲报酬。但是礼呢,礼是讲报酬的,这礼上往来,礼是最低的一级;就是真心起用,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,还要求报酬,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。这个层次守不住的话,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,真心全部丧失掉了,全部迷失掉了。所以佛法著重在礼敬,儒家也著重在礼敬。

 

你看礼记打开第一篇曲礼,第一句话说,曲礼曰无不敬,跟我们佛法课颂里头,一切恭敬,一个意思。失去了恭敬心,就失去了礼,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个限度,这怎么得了,全迷了,礼没有是全迷;礼还有的时候,还有那么一线光明存在。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细细地讨论,我跟诸位讲的,这是注子里没有的;注子里有的,你们自己会看,我不要讲了。注子里面没有的,而且非常重要的意思,我一定要告诉诸位。下课了。